
BBC 纪录片《人之上升 The Ascent Of Man 1973》:人类科学文明的壮阔史诗
BBC 与 Time Life Films 联合拍摄的 13 集纪录片《人之上升(The Ascent Of Man 1973)》,作为《文明的轨迹》的科学版本,以横扫美国电影节奖项的实力,对人类科学史进行了全景式的调查。从最初打火的燧石到颠覆认知的相对论,影片涵盖了人类科学发展的关键节点。两个摄制组在 27 个国家和地区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电影制片技术,将科学的魅力与人类的智慧具象化。布诺斯基教授以其独特的 “异端气息” 解说,时而敬畏沉默,时而激情颤抖,通过蹒跚的婴儿、飞奔的运动员、打猎的发展以及火的发现等生动意象,出色阐释了人类最鲜明的特征 —— 想象力,其科学人文主义的表达始终惊人而澎湃。

第一集 人不是天使:从猿到人的进化之路
本集聚焦人类从南方古猿到智人的进化历程。布诺斯基教授亲赴埃塞俄比亚的奥莫山谷,这里曾发现最早的人类遗骨,他在此探寻人类祖先的生理特征与生存痕迹,追溯我们的生命源头。随后,他前往西班牙,观摩洞穴壁画,这些原始的艺术创作不仅是古人生活的记录,更展现了人类早期想象力的萌芽。值得一提的是,本集融入了 1973 年先进的电脑构图技术,将人类进化的关键阶段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让观众清晰看到人类在数百万年里,如何一步步褪去猿的特征,发展出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等独特能力,完成从生物到 “人” 的质变。
第二集 四季收获:农耕文明的诞生与影响
人类从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变,是文明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本集对此展开深入探讨。布诺斯基教授带领观众走进古城耶利哥,在伊朗巴赫蒂亚里的遗迹中,探寻早期农耕社会的雏形。阿富汗古老的马背游戏,也从侧面反映了游牧与农耕文化的交融。影片详细观察了小麦种植如何引发连锁反应:为了保障农作物的稳定供应,人类开始驯化动物,畜牧由此出现。这一转变不仅让人类获得了稳定的食物来源,更催生了定居生活、社会分工和早期村落,为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集 石纹启示:建筑与生存空间的改造
将自然环境改造成适居空间,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重大进步,本集围绕建筑的发展历程展开。布诺斯基教授的足迹遍布美国亚利桑那州、马丘比丘、塞戈维亚以及法国兰斯,从原始的洞穴居所到宏伟的宗教建筑,每一处石纹都诉说着人类对空间的理解与改造能力。亚利桑那州的悬崖民居展现了古人对地形的巧妙利用;马丘比丘的石砌建筑在高山之巅屹立不倒,体现了精准的工程计算;塞戈维亚的古罗马水道桥,以其精湛的拱券技术,成为人类改造自然、利用水资源的典范。这些建筑的发展,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集体智慧与协作能力的体现。
第四集 隐秘结构:金属冶炼与化学的觉醒
金属的运用是人类摆脱石器时代的关键,本集聚焦各种金属在火的淬炼下演变为工具的过程。铜的柔软质地在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后得到改善,青铜工具的出现极大提升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化学的发展则让人类能够制造出更多有用的金属,从铁的冶炼到各种合金的诞生,每一步都推动着生产力的飞跃。影片中,日本刀的制作过程被细致呈现,从选材、冶炼到锻造、淬火,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古人对金属特性的深刻理解。中世纪炼金术士帕拉塞尔苏斯利用化学制作颠覆性药方的尝试,虽带有神秘色彩,却为现代化学和医学埋下了种子。
第五集 天体和声:比例与宇宙秩序的探索
毕达哥拉斯发现音乐的和谐取决于精准比例,这一理论被希腊人推广到世间万物,本集以此为切入点,探索比例与设计的深层关系。布诺斯基教授在西班牙格拉纳达的摩尔人王宫阿尔罕布拉宫,研究其精美的瓷片贴墙,这些图案中蕴含的几何比例与对称美学,展现了人类对和谐秩序的追求。透视效果的发现,更是将比例的应用推向新高度,它不仅改变了艺术创作,也影响了建筑、数学等多个领域。影片通过这些案例,揭示了人类如何从自然现象中提炼规律,并用数学语言描述宇宙的秩序,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内在联系。

第六集 星辰的使者:天文学的发展与伽利略的困境
天文学是人类最早探索的科学领域之一,本集重点关注天文学的发展以及伽利略的宗教审判这一关键事件。布诺斯基教授奔赴复活节岛和玛雅文明的废墟,那里的巨石阵和天文观测遗址,证明古代文明就已对星辰运行进行系统观测。随后,他带领观众走进梵蒂冈的档案室,探寻伽利略审判的档案。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测支持日心说,却遭到宗教势力的打压,这一事件不仅是科学与宗教冲突的缩影,更展现了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阻力与勇气,也推动了科学方法论的进一步确立。
第七集 精密结构: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
在牛顿之前,物理学与玄学界限模糊,本集讲述这位不善交际的英国天才如何将物理学转变为现代科学。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以其精准的计算和广泛的适用性,解释了宇宙的运行规律,然而他认为宇宙是绝对的观点,后来被爱因斯坦改写。影片利用特技生动展示了以光速旅行为何会改变观察者的认知和测量结果,帮助观众理解相对论的奇妙之处。从绝对时空观到相对时空观的转变,不仅是物理学的革命,更颠覆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体现了科学理论不断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第八集 追寻动力:工业革命与社会变革
18 世纪的政治革命影响深远,但布诺斯基教授更关注社会变革中革命的作用,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改变。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它不仅取代了人力、畜力,更推动了铁路的出现,使货物运输和人员流动效率大幅提升。英国凭借工业革命的先机,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成为世界商业中心,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本集展现了机器轰鸣如何取代田园牧歌,工厂体系如何改变生产方式,以及城市化进程如何重塑人类的生活空间,揭示了科技进步对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的深刻影响。

第九集 造物之梯:进化论的诞生与生命的韧性
19 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万物是自然发生的,如腐肉生蛆。本集讲述查尔斯・达尔文和阿尔弗雷德・华莱士通过多年观察推论,不约而同得出进化论的结论,颠覆了传统认知。影片还展示了两个极端环境下的实验:在地球上最冷和最热的地方,生命物质如何顽强形成与繁衍。这些实验印证了进化论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核心思想,让观众看到生命在漫长岁月中,如何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不断进化发展,展现出惊人的韧性与多样性。
第十集 一沙一世界:现代物理学的进步与代价
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到波尔的量子理论,现代物理学带来了巨大进步,也伴随着灾难性的毁灭。本集追溯了对水晶的研究如何最终引导人类发现原子,原子结构的揭秘为现代科技奠定了基础,从电子设备到核能利用,都与此相关。但同时,核能的开发也制造出原子弹等毁灭性武器,让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胁。影片在展现科学进步的辉煌时,也警示着人类在掌握强大力量的同时,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一集 知识还是确定性:科学与伦理的碰撞
当学者们在大学校园里取得震惊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发现时,外部世界正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野蛮战火。莱奥・齐拉特的重大发现最终促成原子弹的诞生,但他毕生致力于阻止其用于反人类事件。本集的结尾,布诺斯基教授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许多亲眷在此丧命。这一场景深刻揭示了科学如果脱离伦理的约束,可能带来的巨大灾难,引发人们对知识追求与道德底线关系的深刻反思。
第十二集 代代相传:遗传学的发展与 DNA 的奥秘
本集从格里哥・孟德尔修士的豌豆实验开始,追溯遗传学的发展历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性状的观察,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布诺斯基教授进一步探讨了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揭开了生命遗传的奥秘,让人类能够从分子层面理解生命的延续与变异。遗传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医学、农业等领域的进步,也让我们对生命本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十三集 漫长童年(暂无):科学思想的总结与展望
作为系列纪录片的收尾,本集计划总结整个系列中出现的各种思想流派,主要取景地在布诺斯基教授的家中。虽然具体内容暂未呈现,但可以推测,它将梳理人类科学发展的脉络,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展望未来科学的发展方向,强调想象力、创造力和人文关怀在人类持续 “上升” 过程中的重要性。
《人之上升 The Ascent Of Man 1973》以其宏大的视野、精湛的制作和深刻的人文思考,成为科学纪录片史上的经典。它不仅是一部科学史,更是一部人类的精神成长史,让观众在领略科学魅力的同时,感受到人类在追求真理、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勇气、智慧与责任。布诺斯基教授的解说如同一条线索,将散落的科学明珠串联成链,展现出人类文明 “上升” 的壮阔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