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中山》(Taste Zhongshan)是一部聚焦中山本土美食与文化的6集纪录片,由宋璋担任总制片人,中山广播电视台团队历时一年拍摄制作。影片借鉴《舌尖上的中国》叙事风格,以“一江(西江)、一山(五桂山)、一城(侨乡文化)”为核心主旨,通过30多个美食故事,展现中山“中外融合、南北交汇”的饮食特质与人文底蕴。
创作理念:从水土到文化的味觉叙事
宋璋团队以中山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基因切入:西江水滋养的丰饶物产、五桂山孕育的山林食材,以及侨乡文化带来的饮食融合(如东南亚风味与广府传统的碰撞),共同构成纪录片的创作根基。拍摄中遵循广东“不时不食”的理念,为捕捉时令美食,团队常需“等花开、等结果、等捕捞季节”,让镜头真实呈现食材与时间的对话。
六集主题:解构中山的“味道密码”
《捕捞美味》:聚焦西江与近海的渔获,记录渔民以传统方式捕捞虾、蟹、鱼等食材,并用最简烹饪保留极致鲜味,展现“靠水吃水”的生存智慧。
《山林食谱》:深入五桂山,呈现客家人利用山笋、野菜、走地鸡等朴素食材打造的山野风味,如栾樨饼(用山林植物栾樨叶制作的传统糕点)。
《诱惑早餐》:解锁广东早餐文化,从早茶点心到街头小吃,探寻肠粉、粥品、云吞等背后的匠心,还原中山人“叹早茶”的市井温情。
《季节味道》:以四季为轴,记录时令美食的流转——春季的荼薇花酒(用绯红色荼薇花酿制)、夏季的苏家祠通菜(碧绿色水生蔬菜)、冬季的黄圃腊味,展现“跟着季节吃”的生活哲学。
《天地农家》:回归田园,拍摄农家小菜的质朴本味,如用稻草煨制的肉类、自种蔬菜的简单烹饪,唤起对乡土生活的记忆。
《鱼米之乡》:立足珠江三角洲的稻渔文化,不仅呈现稻米主食,更挖掘稻草、稻壳等“废弃物”的创意利用,体现中山人对食材的珍惜。
人文内核:美食背后的“百姓故事”
纪录片以“无渲染的真实”为原则,镜头聚焦普通制作者:坚守古法的腊味匠人、凌晨赶早市的早餐摊主、深山采药寻菌的客家人……通过他们的日常劳作与家庭故事,让美食成为连接土地、亲情与文化的纽带。例如,《季节味道》中,不同镇区居民遵循节气制作美食的过程,既是对传统的延续,也是对生活的热爱。
影响力与延伸
该片2013年10月在中山电视公共频道首播后反响热烈,随后登陆CCTV9纪录频道向全球观众展示中山魅力。创作团队后续筹划拍摄第二季,计划联动珠三角多地电视台,将视野从中山扩展至整个岭南地区,进一步挖掘岭南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与共通性。
《味道中山》不仅是一部美食纪录片,更是一幅中山人的生活画卷——通过味觉记忆,让观众读懂这座城市的水土之美、人文之暖与传承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