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之爱》(Tendresses Animales,2014)是央视引进的自然纪录片,共4集,聚焦全球动物的求爱与情感行为,通过澳大利亚、森林、大草原和日本猕猴的故事,展现动物王国中“恋爱的百般花样”——从凤头鹦鹉的“白头偕老”、野兔的“交配追逐战”,到狮子夫妇的“矜持与追随”,揭示动物们机敏灵巧的求爱策略与温情羁绊,让观众在趣味故事中感受自然生灵的“甜蜜与酸楚”。


一、澳大利亚:凤头鹦鹉的“一生一世”
第一集记录澳大利亚凤头鹦鹉的“社交与忠诚”:
“外貌不分雌雄”的群体生活:凤头鹦鹉雌雄外形相似,未成年时成群聚居,通过互相梳理羽毛、发出“咯咯”叫声建立社交关系。一旦找到伴侣,便会离开群体,共同筑巢(树洞或岩石缝隙),且“终身一夫一妻”,即使一方死亡,另一方也极少再寻新欢,是鸟类中“忠贞”的代表。
“筑巢竞争”的求爱仪式:雄性凤头鹦鹉会叼来树枝、树叶装饰巢穴,吸引雌性考察;若雌性满意,会用喙轻啄雄性头部,回应“接受”信号。影片拍到一对凤头鹦鹉合作搬运树枝,雄性飞在前,雌性紧随其后,默契十足,展现“共同建设家园”的浪漫。


二、森林:野兔的“疯狂交配季”
第二集聚焦森林野兔的“繁殖狂欢”,打破“独居动物”的刻板印象:
“多雄追一雌”的追逐战:交配季节(春季),独居野兔会聚集在农田,一只雌兔常吸引3-5只雄兔追逐,形成“野兔狂奔”的壮观场面。雄兔通过“拳击”竞争——用前爪互相拍打,失败者退出,胜利者获得交配权。这种看似混乱的行为,实则是“自然筛选”,确保最强壮的基因传递。
“矜持与主动”的性别差异:雌兔会故意“欲擒故纵”,奔跑中突然变向,考验雄兔的速度与耐力;而雄兔则通过尿液标记领地,向雌兔释放“求爱信息素”,气味越浓烈,越易获得青睐。


三、大草原:狮子夫妇的“耐心与追随”
第三集展现马赛马拉草原狮子的“家庭与求爱”:
雄狮的“炫耀资本”:公狮凭借浓密鬃毛(象征健康)、威严举止和“桃花眼”(琥珀色瞳孔)吸引母狮,但母狮极为矜持,会通过“冷淡走开”“甩尾无视”考验公狮的耐心。公狮则需“如影随形”,连续几天跟随母狮,寸步不离,直到母狮同意交配。
“狮群协作”的情感基础:一对狮子夫妇统领狮群,公狮负责防御领地(驱赶流浪雄狮),母狮合作捕猎(如围捕角马)。求爱期间,公狮会暂时放下“王者身段”,用头部蹭母狮颈部,发出低频咕噜声,展现“温柔一面”,这种互动强化了群体的凝聚力。

四、日本:猕猴的“温泉社交与温情”
第四集记录日本本州岛猕猴的“冬日温情”,揭示“非繁殖期”的情感联结:
“温泉里的梳妆大会”:冬季严寒时,猕猴聚集在60℃的温泉中取暖,水面上只露出头部,形成“猴子泡汤”的经典画面。温泉不仅是保暖场所,更是社交中心——它们互相梳理毛发(去除寄生虫),通过肢体接触(拥抱、轻拍)传递情感,地位高的猕猴会优先占据温泉中心位置,而幼猴则在水中嬉戏,模仿成年猴的行为。
“厚皮毛+温泉”的生存智慧:猕猴的皮毛厚达3厘米,可抵御-15℃低温,配合温泉的热量,使其成为唯一能在雪地生存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影片拍到一只老年猕猴因行动迟缓无法进入温泉,年轻猕猴会主动靠近,用身体为其遮挡风雪,展现“群体互助”的温情。

五、自然的共鸣:动物之爱与人类情感
影片通过动物的求爱、抚育、社交行为,强调“爱并非人类专有”——凤头鹦鹉的忠诚、野兔的激情、狮子的耐心、猕猴的互助,都与人类的情感体验相通。正如旁白所言:“当一位‘绅士’和‘小姐’在时间的无涯荒野里刚巧赶上,它们用机敏与热情赢得芳心,这些故事,也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全片以国语中字呈现,画面温馨有趣,适合全家观看,既展现动物的生存智慧,也传递“尊重自然、感受生命”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