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之食 云南篇:滇食成金 2017》:晨光中的云南美食与人文画卷
“中国人的早餐,比一杯意式浓缩更加提神,在一把面中汲取故土情长,撒一撮辣椒激活勤劳本色。一缕晨光,一餐美食,每一日都不可辜负。”纪录片《日出之食 云南篇:滇食成金 2017》以此为引,带我们走进云南那丰富多彩的早餐世界,探寻最壮美的中国日出、最地道的中国早餐以及最可爱的中国人们。
云南,这片被大自然眷顾的土地,其早餐文化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丰富多样得让人目不暇接。除了闻名遐迩的米线,还有喜洲破酥粑粑、饵丝以及一根面等特色美食,每一种都承载着云南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
在昆明,有一位名叫李淳凤的小锅米线老板娘。2004年,下岗后的她没有被生活的挫折打倒,而是和嫂子一起勇敢地踏上了创业之路。她坚持所有配料自己做,始终将食品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在那小小的厨房里,她用心烹制着每一碗米线,每一勺汤、每一片肉都饱含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顾客的真诚。她的坚持,不仅为顾客带来了美味的早餐,更展现了云南人勤劳坚韧的品质。
大理喜洲,31岁的杜方明是一家破酥粑粑店的第四代传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他依然坚守着最传统的制作方法。从揉面、擀皮到烘烤,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那一个个外酥里嫩、香气四溢的破酥粑粑,不仅是美食,更是他对家族传统的传承和对家乡味道的守护。
而在腾冲,地道的本地人官维芳为了寻找最地道的饵丝味道,在45岁时毅然开了一家饵丝早餐店。他深知饵丝对于腾冲人的意义,那是家乡的味道,是童年的回忆。他用心钻研,不断尝试,只为让每一位顾客都能品尝到最纯正的腾冲饵丝。
这些平凡的早餐店老板,就像云南大地上的一颗颗璀璨星辰,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生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云南人的勤劳、对传统的坚持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首首动人的乐章,在云南的大街小巷奏响,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云南这片土地的温暖与力量。
《日出之食 云南篇:滇食成金》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文、关于生活的纪录片。它让我们看到了云南早餐背后的故事,也让我们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敬意。在每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云南的大地上,这些美味的早餐和勤劳的人们,正共同书写着云南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