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蜂巢》(Hive Alive,2014)是BBC推出的蜜蜂主题纪录片,全2集由Chris Packham和Martha Kearney主持,通过特殊摄影机深入英国乡间蜂房,记录仲夏时节蜜蜂的“繁忙生活”与“生存科学”,展现这一“典型昆虫”如何通过群体协作应对采蜜、酿蜜与越冬的挑战。

影片核心聚焦蜂群的“社会工程学”:

仲夏采蜜季:工蜂每天飞行14公里,采集500万朵花才能酿出1升蜂蜜,其复眼可识别紫外线偏振光,精准定位花蜜位置;后腿“花粉篮”(由硬毛构成)能携带相当于自身体重30%的花粉,通过“摇摆舞”(8字舞传递方向、圆圈舞表示近距离)告知同伴蜜源位置,这种“舞蹈语言”被称为“动物界最复杂的通讯系统之一”。


蜂房的“建筑奇迹”:工蜂分泌蜂蜡筑造六边形巢室,每个巢室角度精确到120度,空间利用率最高且节省材料,巢温恒定在35℃(适合幼虫发育),通过“振翅扇风”调节湿度,展现“集体智慧”的工程学巅峰。


越冬备战:随着秋季临近,蜂群开始“人口调整”——驱逐无用雄蜂(减少蜂蜜消耗),工蜂则加速酿蜜(将花蜜水分从80%浓缩至20%以下),最终形成“蜂蜜储备库”。影片通过红外摄影记录蜂群在低温时的“球形团簇”策略:数千只蜜蜂互相靠拢,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中心温度维持在24℃,外层蜜蜂与中心不断交换位置,通过代谢蜂蜜产生热量,确保整个冬季不饿死、不冻死。


此外,影片也揭示蜜蜂的“生存危机”:杀虫剂滥用导致蜂群“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蜂群崩溃症候群),英国野生蜜蜂数量近30年下降50%。Chris Packham在片中呼吁保护野花栖息地,称“蜜蜂消失,人类将失去三分之一的食物来源”。

全片以“微观视角”呈现蜂房细节:慢镜头下工蜂给蜂王喂食蜂王浆的触须动作、幼虫在巢室中蜕皮的生长过程、雄蜂与蜂王“婚飞交配”后立即死亡的生命绝唱,配合科学家对蜜蜂大脑(仅芝麻大小却能学习复杂任务)的解读,让观众重新认识“勤劳小蜜蜂”背后的科学奇迹。

声明:本站发布的资源仅为个人学习测试使用,所有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盘分享,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请支持购买正版!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