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狐狸的故事》(The Glacier Fox,又名《Story of the Northern Fox》,1978)是日本三丽鸥公司制作的经典动物纪录片,以北海道鄂霍次克海边的老橡树为叙事视角,见证北狐菲利普(Philip)与莱拉(Layla)一家的悲欢离合。影片通过拟人化手法,展现狐狸在严酷自然中的生存挣扎与温情羁绊,1980年代初由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毕克、刘广宁、童自荣等配音),插曲《大地早上好》曾传唱全国,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一、冰雪中的生命史诗:北狐的生存挑战
影片以冬季冰川漂流为开端,雄性北狐菲利普来到陌生土地,通过激烈搏斗击败同类,占据领地并邂逅母狐莱拉。两人结为夫妇后,面临北海道极端环境的考验:
冬季觅食的生死考验:零下30℃的雪地中,菲利普为怀孕的莱拉觅食,被群狼咬伤后腿仍拖回食物,展现“坚忍的父爱”;莱拉则用身体为洞穴保温,守护即将诞生的幼崽,这种“夫妻协作”是北极狐繁衍的关键。
幼崽成长的残酷筛选:春末,五只狐狸宝宝出生,最小的幼崽因天生失明,无法跟随家人学习捕猎,最终在饥饿中夭折。影片未回避自然的残酷,却通过莱拉舔舐失明幼崽的温柔画面,传递“母爱无关强弱”的感动。
人类领地的致命诱惑:为喂养剩余幼崽,莱拉冒险闯入人类村庄偷食家禽,镜头记录她躲避猎人陷阱、与家犬周旋的惊险瞬间,人类活动的威胁如影随形,成为狐狸生存的“隐形杀手”。

二、成长与离别:狐狸的“自然教育”
初秋,菲利普夫妇带领幼崽走向草原深处,展开“生存特训”:
生存技能的传承:父母示范如何捕捉旅鼠(通过雪地震动定位)、躲避金雕袭击(快速钻入雪洞),幼崽在嬉戏中练习扑咬和奔跑,展现动物“游戏即学习”的本能。
“狠心”的独立仪式:在草木茂盛的小溪边,菲利普夫妇突然飞奔离开,任凭幼崽在黄昏中呜咽呼唤。当幼崽历经一夜找回洞穴时,父母却挡在洞口不让其进入——这是狐狸的“断奶仪式”,迫使幼崽独立觅食,影片旁白(毕克配音)沧桑而深情:“自然的法则,是让爱成为放手的勇气。”
老橡树的见证者视角:全片以老橡树的独白串联(童自荣配音),它见证菲利普一家的兴衰,也目睹其他狐狸的故事——有的被猎人捕获,有的因饥饿死去,唯有适应者才能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赋予影片“生命轮回”的哲学意味。

三、译制经典与文化影响
上译厂的配音为影片注入灵魂:毕克的旁白奠定“苍茫史诗”基调,刘广宁为莱拉配音时,用柔美声线传递母性的温柔与坚韧,童自荣的老橡树独白则充满“岁月沉淀的智慧”。插曲《大地早上好》(改编自日本民谣)旋律轻快,配合狐狸宝宝在草原奔跑的画面,成为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影片虽为纪录片,却通过虚构角色(菲利普、莱拉)和情节,模糊了“纪录”与“叙事”的边界,被观众称为“动物版《小王子》”。它不仅展现北极狐的生态习性,更探讨“生存与爱”的永恒主题——狐狸父母的牺牲、幼崽的成长、自然的残酷与壮美,共同构成一曲“生命的礼赞”,至今仍被视为动物纪录片中的“情感经典”。
适合全家观看,尤其能让孩子理解“成长需要勇气,自然自有法则”,同时唤起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