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冰河时期的巨象》(Mammoths: Giants Of The Ice Age,2015)是ZDF出品的猛犸象主题纪录片,由著名猛犸专家Dick Mol带队追踪这种“冰河时代标志性巨兽”的迁徙轨迹,揭示其从非洲起源到遍布全球,最终在约1万年前灭绝的传奇历程。

核心内容:猛犸象的“冰原王朝”
起源与迁徙:从非洲草原到全球冰原
猛犸象(又称长毛象)起源于非洲,早更新世(约260万年前)开始向欧亚大陆、北美洲北部迁徙,适应了草原、森林、冻原雪原等多样环境。影片通过化石证据与气候模拟,还原其迁徙动因:随着冰河时期地球气温下降,高纬度地区形成广阔的“猛犸象草原”(寒冷干旱、草本植物丰富),猛犸象凭借“长毛+厚脂肪层”的御寒装备(脂肪层最厚达9厘米),成为少数能在-40℃环境中生存的大型哺乳动物。

生存智慧:冰原巨兽的“进化密码”
影片聚焦猛犸象的独特适应性特征:

抗寒“三件套”:细密的长毛(金、红棕或灰褐色)可抗御严寒,皮肤厚达5厘米,皮下脂肪层如同“保温毯”;耳朵小而圆(减少热量散失),门齿卷曲呈缠绕状(最长达3米),既能挖掘冰雪下的植物,也能抵御捕食者(如剑齿虎)。
食性与群居:夏季以草类、豆类为食,冬季啃食灌木、树皮,每天需进食180公斤植物;以20-30头为一群,由成年雌象领导,群体协作防御天敌,幼象在象群保护下成长,寿命可达60年。


灭绝之谜:气候与人类的双重打击
约1.5万年前,地球上仍有数百万只猛犸象,但到公元前1670年左右(部分孤岛种群延续至更晚),它们彻底消失。影片探讨主流灭绝假说:

气候变暖:末次冰期结束后,气温上升导致冻原消退,猛犸象失去食物来源,栖息地碎片化;
人类捕猎:新石器时代人类掌握火攻和集体狩猎技术,猛犸象成为主要猎捕对象(洞穴壁画记录了人类围猎猛犸的场景),过度捕猎加速其灭亡;
疾病传播:随着人类迁徙,病原体可能传入猛犸象种群,导致疾病流行。


专家视角:Dick Mol的“猛犸追踪”
著名猛犸专家Dick Mol通过发掘西伯利亚冻土中的猛犸化石(包括保存完整的毛发、肌肉甚至血液),重建其生活习性:

化石中的“时间胶囊”:冻土中发现的猛犸胃容物,显示其最后一餐包含未消化的苔藓和草本植物;象牙生长线记录了季节变化(夏季快速生长,冬季缓慢),如同“自然日历”;
基因研究的突破:从化石中提取的DNA显示,猛犸象与现代非洲象亲缘关系最近,但因染色体差异无法杂交,为“复活猛犸象”的基因工程提供参考。
影片风格与意义
影片以“史诗叙事”展现猛犸象的兴衰,穿插CGI动画还原冰原景象(猛犸象群穿越雪原、与野牛群对峙),与化石发掘现场的真实画面交织,兼具科学性与观赏性。Dick Mol在片中感叹:“猛犸象的灭绝是地球史的警示——即使最强大的物种,也无法抵御环境剧变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

全片不仅是对史前巨兽的致敬,更引发对当前物种灭绝危机的反思,适合对古生物、冰河时期历史感兴趣的观众。

声明:本站发布的资源仅为个人学习测试使用,所有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盘分享,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请支持购买正版!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