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味道》是良友新视界出品的七集美食人文纪录片,作为《中国味道》系列继《江南味道》后的第二部作品,延续了对健康饮食与生活智慧的关注。影片以豆腐这一承载千年中华文化的食材为核心,通过七个地域的小人物故事,展现人与食物的深厚联结,以及传统手艺中蕴含的生活哲学。
豆腐作为中国对世界饮食的重要贡献,低脂、营养丰富且口感多样,在片中被赋予“田中之肉”的诗意。从炭火烧烤的焦香、油锅炸制的酥脆,到雪夜冻藏的独特肌理,纪录片呈现了烧豆腐、炖豆腐、炸豆腐、冻豆腐等数十种形态,更深入挖掘背后的传统工艺——湖南土家奶奶的石磨研磨、四川罗泉的盐卤点制、云南石屏的泉水发酵,每一道工序都是祖辈智慧的结晶。
七集内容以地域为线索,聚焦“以豆腐为生”的普通人:
湖南保靖的土家族奶奶王润连,66岁仍背柴挑水,用自家黄豆和石磨制作菜豆腐,全家人围坐分享的粗茶淡饭里,藏着最质朴的幸福;
贵州赤水的李勇,放弃打工返乡与母亲用山泉水做烤豆腐、豆腐乳,现场制作的透明化流程和老手艺的坚守,让顾客专程“打的”来买,他更怀揣将丙安豆腐推向全国的梦想;
四川罗泉的盐神庙见证着盐卤豆腐的传奇——有毒的盐卤废液经巧手转化为嫩滑豆腐,陈远湖夫妇将豆腐干手艺传给侄女,延续“盐神的礼物”;
贵州青岩古镇因军事屯垦形成“豆腐之城”,数十种豆腐(血豆腐、荞灰豆腐等)融入节庆祭祀,当地人低心脏病发病率的健康密码,藏在世代相传的豆腐饮食中;
云南弥渡密祉的霉豆腐曾是茶马古道的“硬通货”,李加有夫妇每日凌晨劳作,马帮运输的土陶罐、灶头的灶神甲马,还原古道风情;
云南建水、石屏的“烧豆腐”是街头烟火的代表,炭火慢烤的豆腐搭配蒲扇闲聊,石磨坊老板与卖水人的日常,诠释“吃肉不如吃豆腐”的生活态度;
云南宣威倘塘的姜黄豆腐“拴着卖”,挖煤夫妻因一张照片返乡传承手艺,民间摄影家更借此重遇二十年前镜头中的少年,豆腐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纪录片以细腻的镜头语言,捕捉手艺人的辛劳与坚守:石磨转动的吱呀声、盐卤点浆的凝结瞬间、炭火上豆腐膨胀的微响,构成“豆腐人生”的交响。这些小人物用双手将黄豆化为美味,不仅维系着家乡的味觉记忆,更以豆腐为媒介,实践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的守护。正如片中所言,豆腐的千变万化,恰是中国人“于平凡中见智慧”的生活美学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