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推出的《正说李鸿章》,聚焦于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为巨大的历史人物——李鸿章。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驰骋长达四十年之久,权势滔天,却也饱受诟病,毁誉参半。作为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与领军人物,他既被视作改革先锋,又背负着“卖国贼”的骂名。那么,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他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让我们跟随节目一同回溯历史,走进李鸿章波澜壮阔的洋务生涯,探寻那个真实的李鸿章,重新公正且客观地评价他的是非功过。
李鸿章诞生于大清国最为黑暗、动荡不安的时代。彼时,中国正遭遇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列强环伺,中华文明遭遇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在中国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艰难转型的过程中,他面临着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却仍勉力支撑,拖着千疮百孔的清政府,踉跄地迈出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第一步。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诸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事业,皆因他而兴起。然而,洋务运动的最终失败,让他背负了百年的骂名。
在《正说李鸿章》中,节目将分集为我们深入剖析李鸿章的生平与作为。
第一集,将讲述他与太平军作战的经历,以及他与外军雇佣军(洋枪队)的微妙关系,还有“杀降”这一备受争议的事件。
第二集,聚焦江南制造局,展现李鸿章与外国雇员之间的互动,同时探讨赫德与海关的关系,以及第一批留美幼童的出发情况。
第三集,会涉及天津教案,对比当时中国的天下观与列强的世界观,还会介绍郭嵩涛对外交往的经历及其主要观点。
第四集,着重讲述他与日本的关系,以及他办海军的种种举措。
第五集,围绕留美幼童的回国情况,以及中法战争展开。
第六集,深入分析李鸿章引进(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还有他修铁路、建海军等重要作为。
第七集,继续探讨建海军的话题,以及甲午战争的相关情况。
第八集,聚焦甲午战争后李鸿章赴日进行有关赔偿的谈判,以及他对康梁变法的态度。
第九集,讲述他出访俄、德、英、美列国的经历,以及回国后的遭遇。
第十集,呈现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李鸿章在其中以及事后的作为与态度,同时探讨慈禧太后在这期间的立场变化,以及孙中山与李鸿章有关在南方建立共和的密约及其流产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