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探秘生态中国 Wild China with Ray Mears 2021》第一季:国际视角下的中国生态秘境
由五洲传播中心制作的中英合拍纪录片《米尔斯探秘生态中国 Wild China with Ray Mears 2021》第一季全 7 集,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主持人米尔斯对不同地区秘境的探寻,带领观众感受中国的自然生态之美,从国际视角探寻生态多样性的中国。节目中,米尔斯探索了中国七个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包括雨林、高原、喀斯特地貌和独特的山地,在这些地方发现了许多神奇的野生动植物,如大熊猫、雪豹、滇金丝猴和亚洲象等,并用专业所长探索当地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 1 集:雨林秘境 —— 云南西双版纳的生命乐园
第一集米尔斯来到了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这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茂密的雨林中,参天大树直插云霄,藤蔓缠绕其间,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米尔斯沿着蜿蜒的小径深入雨林,他敏锐的观察力让他发现了许多隐藏在枝叶间的生物。
他先是看到了一群滇金丝猴在树冠层跳跃嬉戏,它们金色的毛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长长的尾巴帮助它们保持平衡。米尔斯轻声说道:“这些灵长类动物是雨林的指示物种,它们的存在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健康。” 随后,他在一棵古老的榕树上发现了树懒,这种行动迟缓的动物紧紧抱着树干,仿佛与树木融为一体。
在雨林边缘的村寨,米尔斯与当地的傣族村民交流。村民们向他展示了他们与雨林和谐共处的方式:他们会定期举行 “封山” 仪式,在特定的时间段禁止砍伐树木和捕猎动物;他们从雨林中采摘野菜和药材,但始终遵循着 “取之有度” 的原则。米尔斯感叹道:“这里的人们真正懂得尊重自然,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对生态文明最好的诠释。”


第 2 集:高原精灵 —— 青藏高原的极端生存
第二集米尔斯踏上了青藏高原,这片平均海拔超过 4000 米的高原,以其极端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著称。寒冷、缺氧、强紫外线,这些都给生物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这里依然孕育着许多顽强的生命。
米尔斯在雪山脚下的草甸上,远远地看到了几只藏原羚,它们身姿矫健,能在陡峭的山坡上灵活奔跑。他小心翼翼地靠近,用望远镜观察着这些高原精灵的生活习性。“藏原羚的鼻腔很大,能在吸入冷空气后对其进行加热,这是它们适应高原环境的重要特征。” 米尔斯解释道。
更让米尔斯兴奋的是,他在一处岩石缝隙中发现了雪豹的踪迹。雪豹是高原上的顶级掠食者,由于数量稀少,很难被发现。米尔斯通过雪豹留下的足迹和粪便,推断出这是一只成年雪豹。他说:“雪豹是高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保护好它们,就能保护好整个高原的生态平衡。”
在高原上的藏族村落,米尔斯了解到当地牧民有着悠久的环保传统。他们从不随意猎杀野生动物,还会主动保护雪豹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一位老牧民告诉米尔斯:“雪山是我们的神山,山上的动物都是神的子民,我们要好好守护它们。”


第 3 集:喀斯特奇观 —— 广西桂林的石缝生机
第三集米尔斯来到了广西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区,这里的山峰奇特挺拔,溶洞遍布,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景观之一。虽然喀斯特地貌的土壤贫瘠,水资源分布不均,但依然有许多生物在这里顽强地生存。
米尔斯沿着漓江岸边前行,他看到了一些适应了喀斯特环境的植物,如岩黄连,它们生长在岩石的缝隙中,根系深深扎入石缝汲取水分和养分。在一处溶洞里,他发现了蝙蝠群,成千上万的蝙蝠悬挂在洞顶,傍晚时分,它们会成群结队地飞出洞穴觅食,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米尔斯还在喀斯特山区的村寨里,了解到当地村民如何利用喀斯特地貌发展生态旅游。村民们将自家的房屋改造成民宿,为游客提供地道的农家菜;他们带领游客徒步游览喀斯特山峰,讲解这里的地质奇观和生态知识。一位村民说:“以前我们靠种地为生,收入很低,现在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收入增加了,还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这里的美,大家也就更愿意保护这里的环境了。”


第 4 集:山地瑰宝 —— 四川卧龙的熊猫家园
第四集米尔斯来到了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之一。米尔斯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深入竹林密布的山地,寻找大熊猫的踪迹。
经过几天的等待,米尔斯终于在一片竹林中看到了一只成年大熊猫。它正悠闲地坐在地上啃食竹子,黑白相间的毛发在绿色的竹林中格外显眼。米尔斯轻声说:“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易危物种,能在这里看到它们自由生活,真是太幸运了。”
米尔斯还参观了保护区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了解到科研人员为保护大熊猫所做的努力。他们通过人工繁育、野化训练等方式,增加大熊猫的数量,并将一些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保护大熊猫不仅仅是保护一个物种,更是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竹林生态系统。” 米尔斯说道。
在保护区周边的社区,米尔斯看到了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大熊猫保护的场景。他们成立了护林队,定期巡逻,防止盗猎和破坏竹林的行为;他们还种植了竹子,为大熊猫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


第 5 集:湿地风情 —— 黑龙江扎龙的候鸟天堂
第五集米尔斯来到了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地之一,也是许多候鸟的迁徙中转站。广阔的湿地中,芦苇丛生,湖泊星罗棋布,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米尔斯乘坐着小船在湿地中穿行,他看到了成群的丹顶鹤在浅水中觅食,它们鲜红的头顶在白色的羽毛衬托下格外醒目。丹顶鹤的叫声洪亮而悠扬,在湿地中回荡。米尔斯说:“丹顶鹤是吉祥、长寿的象征,它们对环境非常敏感,只有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才能生存。”
除了丹顶鹤,米尔斯还看到了白鹤、白枕鹤、大天鹅等多种候鸟。他了解到,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有大量的候鸟来到扎龙湿地停歇、繁殖。为了保护这些候鸟,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会定期清理湿地中的垃圾,监测水质,还会在冬季为候鸟投放食物。
当地的渔民也加入到保护湿地的行列中,他们放弃了传统的捕鱼方式,转而从事生态旅游,为游客讲解湿地的生态知识和候鸟的生活习性。


第 6 集:荒漠绿洲 —— 新疆塔里木的生命韧性
第六集米尔斯来到了新疆塔里木盆地,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沙漠 —— 塔克拉玛干沙漠,同时也分布着一些绿洲,这些绿洲是沙漠中的生命孤岛。米尔斯想探寻在这样极端干旱的环境中,生命是如何顽强生存的。
在绿洲边缘,米尔斯看到了胡杨林,这些被称为 “沙漠英雄树” 的树木,能在极度干旱的环境中生长,它们的根系能深入地下吸收水分,树干能抵御风沙的侵袭。“胡杨林是绿洲的守护者,它们的存在阻止了沙漠的扩张。” 米尔斯说道。
米尔斯还在沙漠中发现了一些适应干旱环境的动物,如骆驼、沙蜥等。骆驼能长时间不喝水,依靠驼峰中的脂肪储存能量;沙蜥则能通过改变体色来调节体温,躲避天敌。
在绿洲中的维吾尔族村落,米尔斯了解到当地村民利用坎儿井灌溉农田的智慧。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地下水利工程,能将地下水引到地面,用于灌溉庄稼和饮用。“坎儿井体现了当地人民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也让绿洲得以延续。” 米尔斯感叹道。


第 7 集:海岸活力 —— 海南三亚的海洋世界
第七集米尔斯来到了海南三亚的海岸带,这里拥有美丽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丰富的海洋生物。米尔斯潜入海底,探索这片神秘的海洋世界。
他看到了色彩斑斓的珊瑚礁,珊瑚礁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如小丑鱼、海星、海参等。“珊瑚礁是海洋中的‘热带雨林’,虽然面积不大,但却孕育了大量的海洋生物。” 米尔斯说道。
米尔斯还了解到,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捕捞、海水污染等,三亚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为了保护珊瑚礁,当地政府和科研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开展珊瑚礁修复工作等。
在海边的渔村,米尔斯与渔民交流,了解到他们的 “可持续捕捞” 理念。渔民们会遵守禁渔期的规定,不捕捞幼鱼和产卵期的鱼类,还会主动参与珊瑚礁的保护工作。
《米尔斯探秘生态中国 Wild China with Ray Mears 2021》第一季全 7 集,通过米尔斯的视角,全方位展现了中国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从雨林到高原,从喀斯特地貌到海岸带,每一个生态环境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而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也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部纪录片让国际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自然之美和生态保护理念,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声明:本站发布的资源仅为个人学习测试使用,所有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盘分享,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请支持购买正版!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