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 2022》:中国生态的壮阔长卷与生命礼赞
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 2022》作为一部立足于中国的自然力作,历时五年拍摄,行程相当于往返月球一次。它跨越中国大江南北,以丰富的镜头语言展现了这片广袤国土上多样的地质地貌、气候类型以及生灵百态。从南到北的大象与驯鹿,从最大海洋到最高高原,从奔腾江河到横亘山岭,影片带观众寻访人迹罕至的自然奇观,见证中国生态环境的变迁,堪称一部中国生态的壮阔长卷。

拍摄背景与生态变迁:十年见证,生机勃发
纪录频道十年来持续关注中国生态家园的现状与未来。在有效政策指导下,中国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恢复,种群数量迅速壮大。野生雪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 “降级”,神秘的布氏鲸频繁现身涠洲岛海域,曾在本土灭绝的麋鹿重返荒野,35 年间数量达六千多头。这些变化,对于常年坚守一线的导演和摄影师而言,感受深切而直观。从《自然的力量》(第一季)到《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影片串联起与观众共同见证中国生态环境变迁的旅程,让人们看到中国在生态保护上取得的显著成效。

解说与创作理念:诗人视角下的生命奇迹
本片特邀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西川担任全部六集解说,这也是他首次为纪录片 “献声”。西川在看完样片后,以其独特的视角感慨:“我们以为我们如此熟悉的大地,其实我们竟对它如此陌生。” 他认为 “每一个生命,不论大小强弱,都是奇迹”,这种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为影片注入了深厚的人文情怀与诗意表达。影片秉持着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通过镜头捕捉天地间生灵的生存状态,传递出对自然伟力的赞叹和对生命奇迹的歌颂。

技术运用:创新手段捕捉自然瞬间
为了呈现更精彩的自然画面,影片运用了多种先进拍摄技术。动力三角翼长时间跟拍,见证了大雁的伟大迁徙:九月中旬,西伯利亚寒流来袭,大雁乘西北季风南下,飞越几千公里华夏大地,途经草原、湖泊、长城、城市,最终抵达冬季家园,整个过程震撼人心。
红外线触发相机则揭示了丛林下的隐秘:一条黑眉锦蛇追寻林蛙误入眼镜王蛇领地,一场实力悬殊的残酷搏杀就此展开,让观众得以窥见自然界的生存法则。4K 红外感应摄影机超长待机,记录下动物的隐秘生活;遥控拍摄装置减少了对动物的干扰,捕捉到更多珍贵特写与生动瞬间。此外,大量 8K 延时摄影展现了不断生长的雪山、绵延流淌的长河、冰雪飘零的北境、鬼斧神工的丹霞与雅丹等自然奇观,尽显自然伟力。

各集内容:六重维度展现自然与生命
第 1 集《驰骋天地间》
本集聚焦于在广阔天地间自由活动的生灵,展现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姿态。无论是草原上奔腾的野马,还是天空中翱翔的猛禽,亦或是平原上奔跑的羚羊,它们以各自的方式驰骋于天地,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自由。镜头跟随这些生灵的足迹,穿越草原、荒漠、山地,呈现出一幅灵动的自然画卷。
第 2 集《昼夜觅生机》
昼夜交替为自然界带来了不同的生存挑战与机遇,本集便记录了生灵们在昼夜中寻找生机的过程。白天,阳光普照,动物们活跃于觅食、繁衍;夜晚,黑暗笼罩,一些夜行性动物登场,展开独特的生存活动。从白天的喧嚣到夜晚的静谧,影片捕捉到了生灵们在昼夜更迭中适应环境、获取生存资源的智慧与努力。

第 3 集《冰与火之歌》
“冰” 与 “火” 代表着极端的自然环境,本集展现了生灵在这样的环境中锤炼成长的故事。在寒冷的北境,冰雪覆盖,动物们依靠独特的生理机能和生存技巧抵御严寒;在炎热的荒漠或火山周边,一些生灵则适应了高温干旱的环境。它们在冰与火的考验中顽强生存,谱写着生命的赞歌。
第 4 集《陆地的尽头》
陆地与海洋的交汇地带充满了独特的生态景观,本集聚焦于此。这里既有海洋生物的活动,也有陆地生物的踪迹,两种生态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从潮间带的小生物到近海的大型海洋动物,再到岸边的陆生动物,它们在这片特殊的区域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展现出陆地尽头的生命活力。

第 5 集《生命的高原》
高原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稀薄的空气,成为生命的极限挑战之地。本集记录了高原上生灵的生存状态,如藏羚羊、牦牛、雪豹等。它们在高原上繁衍生息,适应了恶劣的环境,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同时,高原的生态系统也十分脆弱,影片也呼吁人们关注高原生态保护。
第 6 集《流动的大地》
大地并非静止不变,河流、冰川等的流动塑造着地表形态,也影响着生灵的生存。本集以 “流动” 为线索,展现了江河奔腾、冰川融化等自然现象,以及这些流动对周边生态系统和生灵的影响。从江河中的鱼类洄游到冰川周边动物的迁徙,影片呈现出大地的动态之美与生命的依存关系。
《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 2022》通过六集内容,以创新的拍摄技术、诗意的解说和丰富的画面,全方位展现了中国的自然奇观与生灵百态,记录了中国生态环境的积极变迁,传递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是一部兼具观赏性与思想性的自然纪录片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