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片《千年陕菜 2023》第二季:烟火里的三秦味道与文化传承
国产 2023 年纪录片《千年陕菜》第二季,以全 8 集、1080P 高清国语中字的版本呈现,2.74G 体量循着三秦大地的烟火气息,开启一场贯穿陕北、关中、陕南的美食文化巡礼。作为聚焦陕菜的大型人文美食纪录片,影片跳出 “单纯介绍菜品” 的浅层叙事,围绕 “陕菜有哪些” 的核心主题,将镜头对准美食背后的地域特色、千年技艺与普通人的生活故事,既铺展陕菜饮食文化的历史长卷,也勾勒出陕西人 “以食为媒” 的生活长卷,让每一道菜都成为承载三秦文化与情感的载体。

故事开篇以西安城墙下的清晨早市镜头切入:蒸腾的热气裹着肉夹馍的油香、胡辣汤的辛辣扑面而来,摊主们熟练地揉面、剁肉、舀汤,食客们捧着热乎的吃食坐在小马扎上,一口下去满是满足。镜头缓缓扫过早市的各色摊位 —— 刚出炉的黄桂柿子饼金黄软糯,现包的酸汤水饺皮薄馅足,案板上码得整整齐齐的腊牛肉泛着诱人的红光。旁白随即带出陕菜的独特基因:“陕菜不是单一的味道,而是三秦大地不同地域风土的融合,陕北的豪迈、关中的醇厚、陕南的鲜活,都藏在这一碗一筷的烟火里,历经千年仍生生不息。”

核心叙事围绕 “陕北、关中、陕南三地的美食特色与文化印记” 展开,每一集的探访都像一次 “味觉与历史的双重溯源”。在 “陕北的豪迈风味” 篇章,影片聚焦榆林的 “铁锅炖羊肉”。冬日的黄土高原上,牧民老李将刚宰杀的羊肉切块,用清水浸泡去血水,再放进铸铁大锅里,只加姜片、葱段和当地产的红葱,慢火炖上三四个小时。“陕北羊肉不膻,靠的是这高原的水草,还有咱这‘不加过多调料’的做法,要的就是羊肉本身的鲜。” 老李掀开锅盖,乳白色的汤面泛起涟漪,撒上一把香菜,热气中满是浓郁的肉香。影片还记录了 “黄米馍馍” 的制作过程:陕北妇女王婶将黄米泡发、磨浆、发酵,再捏成馍状蒸熟,黄澄澄的馍馍咬一口软糯香甜,“这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做,象征着日子蒸蒸日上”。这些美食不仅是陕北人对抗严寒的能量来源,更藏着他们对土地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期许。

“关中的醇厚底蕴” 是影片的另一重重点,聚焦 “十三朝古都” 孕育的经典陕菜。在西安,纪录片追踪了 “葫芦鸡” 的古法制作:厨师张伟严格遵循 “清煮、笼蒸、油炸” 三道工序,选用三斤左右的嫩鸡,先煮至八成熟,再用竹笼蒸透,最后入油锅炸至金黄酥脆。“葫芦鸡讲究‘皮酥肉嫩’,蒸的时间要精准到分钟,油炸的火候更是关键,差一点就出不了那股子醇香。” 张伟将炸好的葫芦鸡放在盘中,轻轻一掰便骨肉分离,蘸上椒盐,满口都是油脂的香气与鸡肉的鲜美。除了经典大菜,关中的家常美食同样动人 —— 咸阳的 “biangbiang 面”,面条宽如裤带,浇上油泼辣子、肉末臊子,再配上一瓣生蒜,一口下去酸辣筋道;渭南的 “时辰包子”,按 “时辰” 制作,馅料以猪肉大葱为主,皮薄馅大,咬开还能尝到汤汁,“这是老辈人传下的规矩,啥时辰调馅、啥时辰蒸,都有讲究,要的就是那口‘准时的鲜’”。这些美食,是关中文化 “厚重、实在” 的味觉体现,更是西安作为 “美食之都” 的鲜活注脚。
“陕南的鲜活风味” 则展现了秦巴山区的独特饮食风貌。在汉中,影片记录了 “热米皮” 的日常制作:米皮匠老赵将大米泡发后磨成米浆,再舀到蒸笼的竹篾上,大火蒸两分钟,一张薄如纸、白如玉的米皮便成了。配上用辣椒、花椒、大蒜、酱油调制的料汁,再加点当地产的黄豆芽、黄瓜丝,酸辣爽口,开胃解腻。“汉中热米皮讲究‘现蒸现吃’,米要用本地的籼米,料汁要够香够辣,这是咱陕南人早餐的‘标配’,一天不吃就浑身不自在。” 老赵一边麻利地切着米皮,一边和熟客聊着天。而安康的 “蒸面”、商洛的 “洋芋糍粑”,则更多融入了南方饮食的细腻 —— 洋芋糍粑将土豆蒸熟后捶打至软糯,再浇上酸菜汤汁,酸香软糯,既有山地作物的质朴,又有陕南饮食的鲜活。这些美食,是陕南 “秦楚交融” 文化特色的生动体现,也让观众看到陕菜 “不止于豪放,亦有细腻” 的另一面。

影片的深度在于 “美食背后的人文故事与传承困境”。在记录 “同州水盆羊肉” 时,镜头不仅展现了其 “汤清肉烂、肥而不腻” 的制作工艺,更聚焦了传承人的坚守 ——70 岁的王师傅经营水盆羊肉店已有 40 多年,如今儿子不愿接手,他担心这门手艺会失传。“现在年轻人都愿意去大城市,嫌做餐饮累,可这水盆羊肉是咱同州的招牌,不能在我手里断了。” 王师傅的担忧,折射出传统美食传承面临的普遍困境。但影片也记录了希望:在西安,一群年轻厨师正尝试将陕菜与现代审美结合,比如将 “陕西凉皮” 做成精致的冷盘,将 “黄桂稠酒” 搭配水果做成特调饮品,让老味道吸引更多年轻人。“我们不是要改变陕菜的本质,而是用新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它、喜欢它,让千年陕菜能一直‘活’下去。” 年轻厨师的话,道出了陕菜传承的新方向。

结尾处,镜头扫过三秦大地的不同餐桌:陕北的炕桌上,一家人围着铁锅炖羊肉其乐融融;关中的饭馆里,食客们举着肉夹馍大快朵颐;陕南的农家院,一桌热米皮、洋芋糍粑让亲友们笑得开怀。旁白响起:“陕菜的千年传承,从来不是躺在历史典籍里的文字,而是藏在每个陕西人的日常里,是母亲灶台上的一碗面,是父亲酒桌上的一盘腊牛肉,是逢年过节全家团聚的一桌好菜。这些味道,连着土地,连着亲情,连着三秦大地的过去与未来。”
对观众而言,这部纪录片不仅是一场 “舌尖上的陕西之旅”,更是一次对陕菜文化的深度触摸 —— 它让人们看见,每一道陕菜都不仅是果腹的食物,更是陕西人生活态度的体现,是三秦文化千年积淀的鲜活载体;而那些制作美食的普通人,正是这场文化传承中最可爱、最坚定的守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