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 Eiga Choukou 1981》是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录片。
创作背景与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宣布改革开放,人们在憧憬未来的同时也面临着精神世界的重塑。当时央视计划与日本株式会社合作拍摄纪录片《长江》,邀请了精通普通话且在日本红极一时、在华语乐坛也小有名气的佐田雅志参与。原本计划日方提供技术支持,中方负责资金投入,佐田雅志仅以演员身份参与。但因预算庞大等因素,拍摄项目搁置。佐田雅志毅然决定亲自担任编剧和导演,并筹措资金进行拍摄。1980年春天,他和父亲跑到三江源拍长江,后觉得电视胶片效果差,便自己花钱从日本搬来当时最先进的全套电影拍摄器材。他沿着长江轨迹,辗转上海、江苏、湖北、四川等地,拍摄行程达3200公里,最终耗费113万英尺的胶片才完成拍摄。
影片特色
佐田雅志以歌手和旅行者的独特视角,探寻长江之于中国文化上的意义。影片记录了八十年代长江沿岸城市的风景、遗迹和民生百态,如外滩边打太极的人群、国营菜场的热闹拥挤、太湖上的渔民生活、茶馆里的说书先生、端午节的赛龙舟、西南乡镇的赶集、长江上拉船的纤夫等场景,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那时的中国刚经历改革开放,物质虽贫瘠,但保留着传统生活习俗和淳朴人情,与现在有很大不同。
后续影响
央视根据佐田雅志拍摄的纪录片《长江》,剪辑配音完成了25集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话说长江》当年在央视首播,经过半年播放,收视率达到40%,创下中国电视纪录片之最。然而,佐田雅志却因拍摄此片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由于拍摄超出预算严重,他不仅花光积蓄,还欠下28亿日元债务,连本带利负债35亿日元。此后30年,他平均两天举办一场小型演唱会来偿还债务,直到2010年接近60岁时才基本还清。尽管如此,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表示只要能促进中日友谊,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纪录片《长江 Eiga Choukou 1981》日语中字
纪录片《长江 Eiga Choukou 1981》日语中字
纪录片《长江 Eiga Choukou 1981》日语中字
纪录片《长江 Eiga Choukou 1981》日语中字
纪录片《长江 Eiga Choukou 1981》日语中字
纪录片《长江 Eiga Choukou 1981》日语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