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山西 2014》:空中视角下的三晋华章
《飞越山西 2014》这部由中央电视台新影集团与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广播电视台、山西省旅游局联合摄制的高清航拍纪录片,宛如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山西的魅力。

开创航拍纪录片先河
在国内纪录片领域,《飞越山西》具有开创性意义。它凭借全新的视角,运用高规格的航拍创作团队、尖端的航拍器材以及多门类的拍摄手法,率先开创了以航拍为主的纪录片概念,为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这种创新的拍摄方式,让观众能够从空中俯瞰山西大地,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和文化。

独特的纪录方式与艺术呈现
影片采用以大篇幅航拍为主,地面特种拍摄为辅的纪录方式。专业的空中与地面调度,使得拍摄画面更加丰富多样。宏观镜头下,山西的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尽收眼底,展现出其广袤与雄浑;微观镜头则聚焦于细节之处,如古老建筑的精美雕刻、民俗活动中的生动表情,让观众感受到山西文化的细腻与深厚。

唯美与厚重的画面语言相互交织。唯美的画面中,山西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太行山的雄伟、黄河的奔腾、汾河的婉约,都让人陶醉其中;厚重的画面则承载着山西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古老的城墙、寺庙、村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民族与时尚的音乐元素为影片增色不少。民族音乐展现了山西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而时尚的音乐则为影片注入了现代活力,使观众在欣赏画面的同时,也能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匠心独运的视觉创意,让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艺术感染力,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三集内容,全面展现山西风貌
《飞越山西 山河》(自然地理篇)
此集主要聚焦于山西的自然地理风貌。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大约六亿年前,太行山还是一片汪洋大海,频繁的地壳活动使太行山逐渐隆起,绵延400多公里,形成了黄土高原的东部边境。峡谷毗连,曲流深敞,从高原发源的河流经过太行山流入华北平原,在很多地带留下崖壁夹持河谷的山水盛景。汾河作为山西的母亲河,蜿蜒716公里,流经29县,流域面积39000多平方公里,正是因为有汾河的存在,山西才有5000年的文明史。黄河奔腾的气魄是她的标签,当黄河走到碛口的时候,气质陡然发生变化,这里成为黄河上最后一个古渡口,不同的文化形态和生活习俗在这里相互交融。

《飞越山西 岁月》(人文历史篇)
该集通过讲述山西的历史故事,展示了令人惊叹的建筑和雕塑,让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山西洪洞大槐树,50年来,1230个姓氏迁往30个省,直到走向全球,六百多年过去了,但岁月的风霜雪雨却无法抹去中华儿女对故乡刻骨铭心的记忆。从西侯度到丁村,早期的先民都在晋南徘徊,80万年前的西侯度,有中国人最早的用火证据。羊头山可能是炎帝部族最早活动的地方之一,5000年前,炎帝尝百草,制农具,驯服谷物,中华民族率先进入了农耕时代。上世纪70年代末,在山西襄汾县陶寺村,一片规模空前的古城址在考古学家的手铲下陆续浮现,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国最早的乐器、中原地区最早的图腾重见天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晋国的崛起、《赵氏孤儿》的悲情大戏、关羽的忠义信仰、云冈石窟的辉煌绝伦等,都为山西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飞越山西 家园》(转型发展篇)
这一集展示了山西在经济、社会、交通、旅游、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山西是5000年农耕家园、中华文明的源头,省城太原以及其他城市以巨大的活力运行,高楼大厦以巨大的建筑体量绘制了现代文明的天际线,把生活带向创造和繁荣。尽管有些观众认为这一部分的内容较为杂乱,但整体上仍然是对山西发展的一次全面展示。

《飞越山西 2014》以其独特的拍摄方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一部展现山西魅力的佳作,让观众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山西的自然之美、历史之厚和发展之新。

央视纪录片《飞越山西 2014》

央视纪录片《飞越山西 2014》

央视纪录片《飞越山西 2014》

央视纪录片《飞越山西 2014》

央视纪录片《飞越山西 2014》

央视纪录片《飞越山西 2014》

 

声明:本站发布的资源仅为个人学习测试使用,所有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盘分享,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请支持购买正版!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