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可可西里》带我们走进这片被称为 “青色的山梁” 的神秘土地。可可西里是世界第三大也是我国境内最大的一片无人区,更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一支科考队将引领我们深入其中,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达 450 万公顷。它是 21 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这里主要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2014 年 11 月,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从地理环境来看,可可西里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尔河水系组成的长江北源水系,西部和北部则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区内 1 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 107 个,2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 7 个,其中最大的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达 544.5 平方公里,是青海省第四大湖。而且,可可西里的湖泊大部分为咸水湖或半咸水湖,矿化度较高。区内现代冰川广布,冰川总面积 2000 平方公里,布喀达坂冰帽冰川、马兰山冰川、岗扎日冰川等都坐落于此。这里还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如山谷冰川、地表冻丘、冻帐、石林、石环、多彩的高原湖泊、盐湖边盛开的朵朵 “盐花”,以及现代冰川下热气蒸腾、水温高达 91℃的沸泉群等,构成了特有的旅游资源。此外,乌兰乌拉山末端长达 2000 米的海相侏罗系剖面,对于开展地质、古地理、古生物等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可西里地区的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主要有金、银、铅、锌、铁、石英、玉、煤、盐等。它被誉为 “世界第三极” 和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在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和生态探险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生态价值。


这部纪录片分为五集,记录了科考队的探秘历程:
第 1 集 向可可西里进发:2005 年,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的科考队深入可可西里腹地开展科学考察。千里无人区如何保持与外界的联系?这里究竟是人类的禁区还是生命的天堂?科考队的旅程由此开启。
第 2 集 卓乃湖畔:考察队夜宿卓乃湖畔,清早发现了一只成年母藏羚羊和新生羊羔的尸骨。是谁下此毒手?每年 6、7 月间,数万只藏羚羊都会不辞辛苦地从西藏的羌塘、新疆的阿尔金山、青海的三江源地区集中到卓乃湖产羔。卓乃湖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如此吸引藏羚羊呢?
第 3 集 无人区传出的电波:通讯保障对于野外探险考察至关重要。1980 年,科学家彭加木在新疆罗布泊考察时,因没带通讯工具,迷失方向而失踪。这一次考察,科考队虽带着海事卫星电话,却老出毛病,有时还找不到卫星。进入可可西里腹地的科考队已经和外界失去联系几天了……


第 4 集 马兰山下:在可可西里考察,选择日期十分困难。夏天这里到处是河流沼泽,车辆无法通行;冬天则天寒地冻,连汽车都发动不起来。考察队在马兰山下扎营,傍晚时分接到报告,有两个队员失踪了!恶劣的气候、凶猛的狼群,后果不堪设想。营地人员立即全体出动,前去寻找……
第 5 集 格拉丹东在召唤:“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五道梁是青藏公路上的一个小镇,海拔 4600 米,一般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可对于在野外生活了将近一个月的考察队员来说,这里好比天堂。然而,休整两天后,考察队又出发了,此行最后一个考察项目 —— 格拉丹冬在召唤他们……
《探秘可可西里》通过科考队的视角,让我们得以近距离了解可可西里的原始生态、珍稀动植物以及科考人员在极端环境下的探索与坚守,感受这片神奇土地的独特魅力与重要价值。

声明:本站发布的资源仅为个人学习测试使用,所有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盘分享,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请支持购买正版!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