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央视纪录片《红线Red Line 2014》全8集
《红线Red Line 2014》是一部聚焦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纪录片。


在高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虽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但也给区域和人类生态带来负面影响。中国生态承载能力超负荷,成为全球最大生态“负债国”之一,生态安全问题严峻。


第一集 水(上):水是生命之源,众多水域面临污染甚至干涸威胁。国家采取系列措施保护水源,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有效减少了水的浪费,经过近20年努力,全国水资源保护取得成效,人民用水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集 水(下):过去三十几年,我国被污染湖泊面积激增,类型从城市小湖泊发展到大中型湖泊,多数湖泊生态系统遭不同程度破坏。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并列提出,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第三集 雾霾:2013年京津冀与长三角雾霾“会师”,空气污染波及多省份和城市,这一年雾霾发生频率、天数、波及面积堪称历史之最,引发对雾霾集中爆发原因的探讨。 第四集 碳排放:2013年7月至8月衡阳干旱造成严重损失,极端天气频发,全球变暖背景下,减少碳排放变得尤为重要。 第五集 耕地(上):土地是生存发展根基,虽全国耕地面积数量上满足红线要求,但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探讨了耕地现状及18.05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的意义。 第六集 耕地(下):中国农民对土地感情深厚,但土地正被重金属等污染,我国将取缔关闭大量非法违法、安全保障低的矿山。 第七集 湿地:介绍湿地是极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动植物多样性,被称作生物超市,拥有独特储水和净水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 第八集 森林:四五千年前中国森林覆盖率较高,后因多种原因到1949年降至8.6%。森林是物种生命家园和地球保护神,人类破坏森林会威胁自身生存。


这部纪录片全面、理性地剖析了我国生态因子(水、土、大气、生物)存在的问题,倡导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生态安全对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