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片《蚂蚁和蚱蜢》(The Ants & the Grasshopper 2021):马拉维女性的“气候正义之旅”
马拉维2021年出品的《蚂蚁和蚱蜢》(又名《蚂蚁和蚂蚱》),以2.91G的1080P影像(英语中英双字),讲述“气候活动家安妮塔·奇塔亚(Anita Chitaya)的跨国行动”。这位来自马拉维农村的女性,凭借“在枯死土壤中种出粮食”(运用传统堆肥和抗旱种子技术)、推动村庄性别平等(说服男性分担农活)、终结儿童饥饿的实践经验,带着“非洲小农的气候创伤”踏上美国之旅——从加利福尼亚的干旱农场,到华盛顿特区的白宫请愿,她直面气候怀疑论者、绝望的农民和社会分裂(城乡、种族、阶级、性别),用“生存故事”对抗“气候否认”,揭示核心矛盾:“最易受气候变化伤害的人(如非洲农民)贡献最少,而排放最多的国家(如美国)却迟迟不愿行动”,正如片名隐喻(源自《伊索寓言》“蚂蚁储粮防冬,蚱蜢歌舞度日”):“我们(马拉维)像蚂蚁一样为生存做准备,而有些人却像蚱蜢一样忽视危机——但地球只有一个,没人能独善其身。”

核心亮点:从“村庄实践”到“跨国对话”
《马拉维的“气候韧性”:用传统智慧对抗干旱》
影片开篇展现安妮塔的“生存魔法”:在马拉维南部连年干旱的土地上,她带领村民用“坑式种植法”(Zai pits)——挖60厘米深的坑,填入堆肥和灰烬,保水能力提升3倍,使玉米产量从每公顷0.5吨增至2吨,儿童营养不良率下降40%。她同时打破“女性不能拥有土地”的传统,说服村长将20亩土地分给女性耕种,“当女人有粮食,就不必为饥饿嫁给老人”。这些实践让她成为“非洲气候适应先锋”,也让她意识到:“仅靠村庄自救不够,必须让排放大国改变政策。”

《美国之旅:气候怀疑论者与“共情时刻”》
安妮塔的美国之行充满碰撞与和解:
加州农场主的转变:拜访因干旱濒临破产的葡萄种植园主,对方起初认为“气候变化是骗局”,但当安妮塔展示马拉维村民用“石头圈储水”(与加州土著技术相似)时,他沉默良久:“我们都在和同一场干旱战斗,只是你们更早学会了适应。”最终加入“气候农业联盟”,支持减排政策;
白宫请愿与制度困境:在华盛顿,她向议员展示马拉维儿童因旱灾消瘦的照片,却遭遇“程序推诿”。影片揭示美国气候政策的“利益博弈”:化石燃料行业游说资金每年超2亿美元,而像安妮塔这样的草根声音,常被淹没在“经济优先”的叙事中。

《分裂与联结:超越“我们vs他们”》
影片不回避“美国社会的复杂性”:安妮塔在保守派小镇被质问“为何要美国为你们的问题买单”,但也遇到帮助她的人——拉丁裔农场工人分享“移民因家乡干旱失去土地”的经历,非裔牧师组织社区祈祷会声援“气候正义”。这些互动展现:“气候危机是跨越种族、阶级的共同敌人”,正如安妮塔在加州大学演讲时所说:“我不是来指责,而是来分享——当马拉维的蚂蚁和美国的蚱蜢意识到我们住在同一个地球,改变才会开始。”

影片价值:“小人物”的气候正义宣言
《蚂蚁和蚱蜢》的力量在于“用真实故事打破数据冰冷”:安妮塔没有复杂理论,只用“我种的玉米因干旱枯死”“邻居的孩子饿死”等亲身经历,让气候问题从“遥远议题”变为“关乎生存的切肤之痛”。影片结尾,她回到马拉维,带领村民种植更多抗旱树,同时通过视频连线与美国农民交流技术——“改变不会来自顶层,而是来自普通人的联结”。正如她所说:“我们或许渺小如蚂蚁,但团结起来,就能移动大山。”
(注:影片获2021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最佳新人导演奖”,适合对气候正义、女性赋权、国际发展议题感兴趣的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