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频道《蛇王 奥斯汀·史蒂文斯》(Austin Stevens Snakemaster):与毒蛇共舞的“弄蛇人传奇”
一、从“战争英雄”到“蛇园学徒”:被蛇咬改变的人生轨迹
生于南非的奥斯汀·史蒂文斯,12岁起便痴迷蛇类,私人爬宠收藏被视为“南非国宝”。1970年代,他作为军人参与安哥拉战争,任务是为战友辨识并引开毒蛇——这段经历让他首次直面“死神”:一次引开奎蛇时反被咬伤,他强忍剧痛穿越480公里敌军战区,昏迷5天,手臂险些截肢。“那次濒死让我明白,蛇不是敌人,是需要被理解的生命。”

战后,他加入德蓝斯瓦蛇园,接受6年严格训练,从清理蛇笼到人工繁育,最终成为专业爬虫学家。为募集大猩猩保护资金,他创下“与非洲致命毒蛇共处107天”的世界纪录:第96天被眼镜蛇咬伤,却拒绝离开,在蛇群中接受治疗,最终完成挑战。这段经历被拍成纪录片,让他成为“世界公认的蛇王”。

二、14集“寻蛇史诗”:从亚马逊绿森蚺到“会飞的蛇”
纪录片每集聚焦一种“终极蛇类”,奥斯汀深入全球最危险的栖息地,展现“用生命换镜头”的冒险:
寻找亚马逊绿森蚺(01集):在秘鲁雨林,他将5米多长的雌性森蚺从水中拖出,被其缠绕至肋骨作响,“它的肌肉力量能压碎鳄鱼,而我只是想看看它的眼睛”;
蛇之谷探秘(04集):墨西哥“蛇之谷”生活着20种毒蛇,奥斯汀徒手捕捉响尾蛇,用体温为冻僵的幼蛇取暖,“它们只是害怕人类,而非天生好斗”;

飞行的蛇(13集):东南亚金花蛇能从树冠滑翔100米,奥斯汀趴在悬崖边,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其“空中变平身体”的飞行技巧,“它不是飞,是‘受控坠落’,比任何翼装飞行都优雅”;
科莫多巨蜥(10集):虽非蛇类,却因“致命唾液”入选——奥斯汀近距离拍摄巨蜥撕咬水牛,被其腥臭的口水溅满脸庞,“它的细菌比毒液更可怕,被咬后24小时就会败血症”。
最震撼的是“寻找杀死埃及艳后的蛇”(08集):他重走克利奥帕特拉的自杀路线,测试埃及眼镜蛇的毒液剂量,证明“女王用蛇自杀是‘优雅的选择’——毒液会让她在平静中死去”。

三、“蛇王”的哲学:敬畏而非征服
奥斯汀的“疯狂”背后,是对蛇类的深刻理解:
反主流认知:他强调“90%的蛇类咬伤是人类挑衅导致”,曾在节目中徒手抱起眼镜王蛇,“它的攻击距离是体长的1/3,只要保持安全距离,它不会主动咬你”;
科学价值:每集结尾都会科普蛇类生态作用——响尾蛇控制啮齿类数量,森蚺维持亚马逊食物链平衡,“没有蛇,人类会被老鼠和蝗虫淹没”;

保护呼吁:他揭露“蛇皮贸易”的残酷(为获取完整蛇皮,活蛇被钉在木板上剥皮),并建立南非爬行动物保护区,“我抓蛇是为了让更多人看见它们的美,而非恐惧”。
花絮集(14集)展现“镜头外的惊险”:被绿森蚺拖入水中呛水,被响尾蛇毒液溅入眼睛(幸亏戴太阳镜),甚至因长时间蹲守蛇洞而患上“战壕足”。“我不是‘蛇语者’,只是比别人更愿意‘倾听’蛇的语言——它们的每一次吐信,都是在说‘请保持距离’。”

四、适合人群:“硬核”爬宠爱好者的启蒙圣经
全14集英语中字720P版本,兼具“冒险刺激”与“科学严谨”:
惊险镜头:奥斯汀与巨蟒“拔河”、被蛇群包围的第一视角,堪比“自然版恐怖片”;

冷知识:金花蛇滑翔时的“空中S形摆动”、科莫多巨蜥的“孤雌生殖”(无需交配即可产卵),颠覆对爬行动物的认知;
人文温度:他为被偷猎者陷阱夹伤的蟒蛇包扎伤口,为保护区的幼蛇取名,展现“铁血硬汉”的柔情。
正如奥斯汀所说:“我冒着敲丧钟的危险接近蛇,是为了证明——最致命的动物,也值得被温柔以待。”
(注:部分画面可能引起不适,建议12岁以上观看;爬虫学爱好者可重点关注第3集“终极蝮蛇”和第13集“飞行蛇”,内含独家行为学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