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泰山 Mount Tai 2023》:解码中华第一山的多维魅力
纪录片《大泰山》全 6 集(每集 50 分钟),以《河山元脉》《若登天然》《与国咸宁》《登高必自》《能成其大》《国泰民安》为主题,从自然、历史、文化、民俗、哲学、美学、国际等不同维度,对泰山进行多层次全方位解读。影片系统阐释了泰山的自然和历史文化价值,全面彰显了这座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文化载体的独特价值,为观众铺展开一幅关于泰山的宏大文化长卷。

第 1 集:《河山元脉》—— 自然造化的地质史诗
本集聚焦泰山的自然根基,揭开其作为 “河山元脉” 的地质密码。泰山形成于约 25 亿年前的太古代,历经漫长的地质运动,见证了华北地台的沧桑变迁。镜头从泰山之巅俯瞰,花岗岩峰林如刀削斧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玉皇顶、日观峰等,裸露的岩石上布满了岁月侵蚀的痕迹,记录着地球演化的轨迹。
地质学家在镜头前解析泰山的形成过程:板块碰撞引发的造山运动让泰山逐渐隆起,而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则塑造了其险峻的山势与奇特的地貌。影片还展现了泰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从山脚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到山顶的高山草甸,植被随海拔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山间的珍稀动植物,如泰山赤鳞鱼、银杏等,不仅是自然演化的见证者,也与泰山的文化传说相互交织,成为 “天人合一” 理念的生动注脚。《河山元脉》让观众认识到,泰山的自然之美不仅在于外在的雄奇,更在于其承载的地球生命史的厚重。

第 2 集:《若登天然》—— 人文初祖的精神攀登
“若登天然” 源自《诗经》对泰山的咏叹,本集追溯了古人对泰山的早期崇拜与精神寄托,展现泰山从自然山岳向文化圣山的转变。早在新石器时代,泰山周边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址中,出土的玉器、陶器上常刻有与山岳相关的符号,暗示着先民对泰山的敬畏。
镜头跟随考古学家走进泰山脚下的遗址,还原古人祭祀泰山的场景:他们在山顶搭建祭坛,通过焚烧祭品、跪拜祈福等仪式,祈求风调雨顺、部落兴旺。这种原始的山岳崇拜逐渐演变为更系统的信仰,黄帝、尧、舜等传说中的人文初祖都曾登临泰山,留下了 “封禅” 的雏形。孔子 “登泰山而小天下” 的典故,更将对泰山的攀登升华为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 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感悟天地之道。《若登天然》通过梳理早期人文活动,揭示了泰山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攀登的起点。
第 3 集:《与国咸宁》—— 封禅大典的政治象征
泰山的 “封禅” 传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咸宁》一集深入解读这一仪式背后的政治逻辑与文化内涵。“封” 为祭天,“禅” 为祭地,历代帝王通过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向天地宣告自己的统治合法性,祈求国家安宁、四海升平。
影片选取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代表性帝王的封禅事件,通过情景演绎与史料考证相结合的方式,还原大典的恢弘场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首登泰山,以刻石纪功的方式彰显权威;汉武帝则多次亲临泰山,将封禅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强化 “君权神授” 的理念。镜头还聚焦泰山上的封禅遗迹,如岱庙中的天贶殿、大观峰的崖刻等,这些建筑与石刻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凝结着古代王朝 “与国咸宁” 的政治理想。本集展现了泰山如何从一座山岳演变为国家象征,成为维系中央集权与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

第 4 集:《登高必自》—— 思想传承的文化阶梯
“登高必自” 出自《礼记》,寓意攀登泰山需从脚下起步,本集以此为线索,展现泰山作为思想文化传承载体的作用。泰山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孔子多次登临泰山,其弟子及后世儒者在此留下了大量遗迹与著述。镜头走进泰山的书院群,如五贤祠、三阳观等,这些曾是文人讲学论道的场所,朱熹、王守仁等思想家都曾在此传播理学思想。
除了儒家,泰山也包容了佛、道等多元思想。山上的灵岩寺是佛教禅宗名刹,千佛殿内的彩色泥塑罗汉像被誉为 “海内第一名塑”,体现了佛教艺术与中国文化的融合;道家则将泰山视为 “神仙洞府”,碧霞祠等道观的建筑风格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彰显了 “道法自然” 的理念。《登高必自》通过呈现不同思想在泰山的碰撞与交融,揭示了泰山文化 “兼容并蓄” 的特质 —— 它如同一级级文化阶梯,让后人在攀登中汲取思想的养分。
第 5 集:《能成其大》—— 民俗风情的生活画卷
泰山的 “大” 不仅在于山体的巍峨,更在于其融入百姓生活的民俗风情,《能成其大》一集展现了泰山文化在民间的鲜活表达。每年农历三月十五的泰山庙会,是泰山最盛大的民俗活动,镜头捕捉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商贩聚集在岱庙周边,舞龙舞狮、戏曲表演、小吃叫卖等场景热闹非凡,延续着数百年的传统。
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信仰是民俗文化的核心,信徒们相信她能保佑平安、赐福子孙,因此香火不断。影片记录了香客们登山朝拜的过程:他们手持香烛,三步一叩五步一拜,从山脚一直坚持到碧霞祠,虔诚的神情中饱含着对生活的期盼。此外,泰山皮影戏、民间剪纸等非遗技艺,也以泰山传说为题材,在代代相传中传递着百姓对泰山的情感。《能成其大》让观众看到,泰山文化早已超越了精英阶层的精神象征,深深扎根于民间生活,成为滋养大众心灵的文化沃土。

第 6 集:《国泰民安》—— 古今通鉴的价值传承
作为系列纪录片的收官之作,《国泰民安》将视角投向泰山文化的当代意义,阐释其 “国泰民安” 的核心价值在今天的传承与创新。镜头对比了古代帝王封禅的 “天下太平” 理想与现代中国的发展实践:泰山脚下的乡村通过发展文旅产业实现脱贫,山上的文物保护工作采用数字化技术让古老遗产焕发新生,而 “泰山精神” 所蕴含的坚韧不拔、包容开放等特质,正成为激励当代人奋进的力量。
国际学者在镜头前分享对泰山的研究与感悟: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泰山为全球提供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中国样本。影片最后,泰山日出的画面徐徐展开,朝阳为群峰镀上金边,象征着泰山文化的生生不息。《国泰民安》不仅是对泰山历史价值的总结,更揭示了其在新时代的精神内核 —— 从古代帝王的 “治国理想” 到当代中国的 “民生追求”,泰山始终承载着中华民族对 “国泰民安” 的永恒向往。
《大泰山 Mount Tai 2023》全 6 集,以多维度的解读打破了人们对泰山 “五岳之首” 的单一认知,展现了其从地质奇观到文化圣山、从政治象征到生活信仰的多元面貌。这部纪录片不仅是对泰山的礼赞,更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度挖掘,让观众在领略泰山魅力的同时,读懂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与民族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