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珠澳大桥(英语: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葡萄牙语: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是中国一座意义非凡的跨海大桥,它连接着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以磅礴的气势横跨伶仃洋。

这座大桥全长 55 公里,主体工程集 “桥 – 岛 – 隧” 于一体,其中包括 22.9 公里的钢结构桥梁,6.7 公里建设在海平面以下 40 米深处的世界最长沉管隧道,以及连接隧道和桥梁的东西人工岛。其主体工程 “海中桥隧” 长 35.578 公里,海底隧道长约 6.75 公里,桥梁长约 29 公里,规模宏大,堪称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港珠澳大桥的构想最早由香港建筑师胡应湘于 1983 年提出。2009 年 12 月 15 日,大桥正式开工建设,此后便进入了紧张而艰巨的施工阶段。2016 年 6 月 29 日,主体桥梁成功合拢;2016 年 9 月 27 日,主体桥梁正式贯通;2016 年 12 月 26 日,拱北隧道贯通。2017 年,大桥建设迎来多个关键节点:3 月 6 日,已完成 32 个海底沉管(共 33 个);4 月 10 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最后一项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全隧贯通,标志着珠海连接线主体工程全线贯通;4 月 13 日,香港特区政府路政署公布全长 12 公里的香港接线将于当月内全线贯通;5 月 2 日 22 时 30 分许,重达 6000 吨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在经过 16 个多小时的吊装沉放后安装成功,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顺利合龙;7 月 7 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预计 2017 年年底建成通车。


作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连起了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在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也是在 “一国两制” 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它成为了中国新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被誉为桥梁界的 “珠穆朗玛峰”,还被英国《卫报》列为 “现代世界七大奇迹” 之一。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不仅彰显了中国强大的工程建设能力,更将深刻影响粤港澳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三地居民的出行和交流带来极大便利,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迈向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