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追踪巨型鱼》(Last of the Giants 2022)第一季全8集:濒危巨兽的“最后的守护者”
国家地理2022年出品的《追踪巨型鱼》第一季,由知名野生动物学家、“钓鱼界天花板”西里尔·肖凯(Cyril Chauquet)带领团队,深入加拿大雪山、亚马逊丛林等“地球上最偏远的荒野”,用11G的720P影像,追踪记录**“最后的巨型鱼类”——白鲟、巨骨舌鱼、歌利亚鲶鱼等已存在数千万年的“水中传奇”。

这些体长超3米、体重达数百公斤的巨兽,因栖息地破坏(如大坝建设阻断洄游路线)、环境污染(工业废水导致毒素积累)和过度捕捞(商业捕捞与非法盗捕),正从“活化石”沦为“濒危物种”。

全片共8集,每集聚焦一种巨型鱼的“生存之战”,西里尔团队不仅要克服野兽追捕(如亚马逊丛林的美洲豹)、原始部族的误解(部分地区视巨型鱼为“神圣象征”,禁止科研),甚至经历调研船只被激流摧毁的险境,最终目标是“为科学家提供关键数据(如血液样本、栖息地范围),推动保护政策落地”**,正如西里尔所说:“我们追踪的不仅是鱼,更是地球生态的‘活历史’——失去它们,就失去了一个不可替代的演化篇章。”

核心亮点:三大巨型鱼的“濒危实录”
《白鲟:长江中的“活恐龙”》
开篇聚焦中国长江白鲟(2022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西里尔团队通过历史影像与渔民访谈,还原其“灭绝轨迹”:成年白鲟体长可达7米,是“淡水鱼之王”,但20世纪70年代后因葛洲坝阻断洄游路线,加上过度捕捞(鱼子酱黑市价格达每公斤2000美元),1993年后再无野生个体被确认。影片中,西里尔在长江口展示白鲟标本,叹息:“这是我们‘迟到的保护’——当我们意识到要拯救它时,已经太晚了。”


《巨骨舌鱼:亚马逊的“呼吸者”》
在巴西马瑙斯雨林,西里尔团队寻找“会呼吸空气的鱼”——巨骨舌鱼(体长3米,体重200公斤)。这种鱼需每15分钟浮出水面呼吸,成为渔民的“活靶子”。影片记录团队与当地原住民合作的“标记放归”计划:用麻醉枪捕获巨骨舌鱼,安装卫星追踪器后释放,发现其“领地意识极强”(活动范围不超过5公里),这导致它们在栖息地碎片化后更易被一网打尽。幸运的是,通过“社区护鱼队”巡逻(禁止夜间捕捞),部分区域的巨骨舌鱼数量已回升30%。


《歌利亚鲶鱼:刚果河的“深潜者”》
刚果河深处,西里尔挑战“无设备深潜”(最大下潜30米),寻找歌利亚鲶鱼(体长2.7米,体重150公斤)。这种鱼因“肉质鲜美”遭过度捕捞,渔民甚至使用炸药捕鱼,导致幼鱼存活率不足5%。影片拍到罕见的“鲶鱼洄游”:每年雨季,数百条歌利亚鲶鱼逆流而上产卵,形成“黑色鱼群”,但途中80%会被渔网捕获。西里尔团队通过声呐探测发现,刚果河深处仍有小种群幸存,呼吁建立“禁渔区”以保护产卵地。


影片价值:“最后的”警示与保护希望
纪录片的标题“Last of the Giants”(最后的巨型鱼)暗藏紧迫感:白鲟的灭绝已成定局,巨骨舌鱼和歌利亚鲶鱼的野外种群也在以每10年50%的速度减少。但西里尔并未止步于“悲伤叙事”,而是展现“保护的可能性”——在亚马逊,原住民通过“传统知识+现代科技”守护巨骨舌鱼;在刚果,科学家正推动“鲶鱼人工繁育”计划。正如片尾镜头:当一条被标记的巨骨舌鱼在一年后被再次发现,健康状况良好,西里尔对着镜头微笑:“只要我们行动,它们就还有未来。”

(注:影片为英语中英双字,适合对淡水生态、濒危物种保护感兴趣的观众,部分画面因“原始荒野探险”略显粗糙,但真实感极强,传递出“保护刻不容缓”的紧迫感。)

声明:本站发布的资源仅为个人学习测试使用,所有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盘分享,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请支持购买正版!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